商标侵权案例分析:侵权无小事,法律来守护

阅读:31 2025-09-21 08:59:31

商标侵权案例分析:侵权无小事,法律来守护由商标转让平台发布:

在商业世界中,商标是企业的重要资产,承载着企业的信誉、形象与市场竞争力。然而,一些企业或个人为了获取不当利益,不惜以身试法,实施商标侵权行为。以下通过具体案例来深入分析商标侵权的常见情形、法律后果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。
(一)“南孚” 电池侵权案
2024 年 7 月,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接到举报,称有商户销售假冒 “南孚” 电池。经调查,3 家涉案商户的假冒电池均来自供货商李某和罗某某。这两人自 2017 年起,便持续购进假冒 “南孚” 电池并销售,累计购入货值金额达 248 万余元,已销售货值金额 139 万余元。最终,该案因涉嫌犯罪,被移送公安机关处理,公安机关成功捣毁了位于河南省的制假窝点,李某等人处于取保候审阶段。
(二)“劳斯莱斯” 婚车侵权案
2023 年 8 月,上海市普陀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网络巡查时发现,短视频中一辆作为婚车的 “劳斯莱斯” 古董车引起怀疑。经深入调查,发现该婚车并非真正的 “劳斯莱斯”,而是由其他品牌汽车冒充,车头、车身、车辆轮毂位置使用了 “劳斯莱斯” 注册商标,且与劳斯莱斯品牌无任何关联。共有 15 家婚车租赁公司及婚庆业务经营主体使用该假冒婚车提供服务。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对这 15 家违法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,共罚款 71 万余元。
(三)“HERMÈS” 等品牌鞋侵权案
2023 年 7 月,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根据举报线索,发现惠州市惠东县黄埠镇和吉隆镇区域有 10 多家工厂涉嫌制售假冒国际知名品牌鞋。随后,省市场监管局会同省公安厅展开联合调查。在 2023 年 8 月 10 日的联合行动中,一举捣毁窝点 27 个,抓获犯罪嫌疑人 54 名,查获假冒 “HERMÈS”(爱马仕)、“CHANEL”(香奈儿)、“DIOR”(迪奥)等注册商标的鞋类产品 2.1 万双,扣押侵权包装材料 6.3 万件,涉案金额达 2.16 亿元。当事人行为涉嫌犯罪,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,19 名涉案人员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 1 年 5 个月至 4 年不等,并处罚金共计 380 万元。
侵权行为分析​;在 “南孚” 电池侵权案中,李某和罗某某长期大量销售假冒 “南孚” 电池,严重损害了 “南孚” 品牌的市场信誉,误导消费者购买到质量无法保证的产品,直接侵害了商标权人的利益,扰乱了市场正常的竞争秩序。“劳斯莱斯” 婚车侵权案属于婚庆服务行业的新型商标侵权。婚车租赁公司等经营主体通过使用假冒 “劳斯莱斯” 婚车,利用 “劳斯莱斯” 品牌的高端形象吸引客户,不仅损害了商标权利人的品牌价值,也对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造成侵害,破坏了婚庆消费市场的诚信体系。而在 “HERMÈS” 等品牌鞋侵权案中,众多工厂大规模制售假冒国际知名品牌鞋,侵权范围广、数量大、金额高,这是典型的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,严重冲击了品牌方的市场份额,损害了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。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》,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,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,或者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,均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。在上述案例中,“南孚” 电池侵权案的李某和罗某某销售假冒 “南孚” 电池,触犯刑法相关规定,被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;“劳斯莱斯” 婚车侵权案的 15 家经营主体因侵犯商标专用权,受到市场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;“HERMÈS” 等品牌鞋侵权案的涉案人员因情节严重,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,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。
这些案例警示企业和个人,商标侵权行为绝不可取。企业应通过合法经营、创新发展来提升自身竞争力,而不是妄图通过侵权手段谋取利益。对于商标权人而言,要加强对自身商标的保护,密切关注市场动态,及时发现并制止侵权行为。同时,消费者也应提高辨别能力,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商品和服务,避免购买到侵权产品,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。商标侵权不仅关乎企业的经济利益,更关系到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法治秩序,只有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,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繁荣发展。

商标侵权案例分析:侵权无小事,法律来守护由商标转让提供

相关文章
{{ v.title }}
{{ v.description||(cleanHtml(v.content)).substr(0,100)+'···' }}
你可能感兴趣
商标阅读 更多>
推荐精品商标

{{ v.name }}

{{ v.cls }}类

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